close

  □記者李曉敏蔡君彥劉學增王迎節文李康攝影
  閱讀提示|突來的橫禍,讓5歲的妞妞這些天都在經受傷痛的折磨;但入院的這些天,父母的陪伴又讓這個不經常看到爸媽的孩子感覺心裡很暖。
  大河報記者調查發現,這種平常很難見到爸媽,而在醫院中卻可享受父母陪伴的“特殊相聚”的例子,在鄭州的多家醫院里,並不鮮見。
  故事一
  拉住爸爸的手,就不那麼疼了!
  ◎留守兒童:小怡文(化名)10歲◎探訪地: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科1病區
  剛滿10歲,正是愛穿裙子的年紀,來自平頂山的留守兒童小怡文卻不得不面對因骨肉瘤被截肢的殘酷現實。
  昨天下午5時許,剛做完截肢手術的小怡文從麻醉中醒來,躺在病床上,她疼得不讓任何人碰。
  因為還處於術後觀察期,小怡文的爸媽、爺奶在病床邊靜靜地守候。在小怡文生病前,全家人要想聚得這麼齊,只有過年期間才能辦到。
  “之前,我跟女兒她爸都在四川一家印刷廠打工,一年也就回家一趟,女兒平時跟著爺爺生活。”媽媽劉晶晶說,想女兒了,就給她打個電話,她每次在電話里都會說:“媽媽,我想你了,你啥時候回來啊?”
  “以前總不在女兒身邊,現在遭了這麼大的罪。我跟她爸決定女兒不康復,我們就不再離開她出去打工了。”劉晶晶說。
  採訪過程中,小怡文躺在病床上不時發出痛苦的聲音,而她的小手一直拉著爸爸的手不放。爸爸趙鎧鋒也一直小心地握著女兒的手,並不時用另一隻手為女兒擦拭頭上的虛汗。“她很黏她爸,每當她爸爸回家,她都愛跟他撒嬌。”小怡文的奶奶說。
  劉晶晶說,孩子需要做截肢手術,這種事沒法瞞,剛開始孩子沒法接受,哭喊著:“以後再也穿不成裙子了。”當記者問她為什麼總拉著爸爸的手時,小怡文說:“拉住爸爸的手,就不那麼疼了!也不怕了!”
  故事二
  我要和孩子一起“留守”,因為我再也經不起意外了
  ◎留守兒童:浩浩(化名)5歲◎探訪地:省人民醫院新病房樓8樓某病房
  若不是因為有病,5歲的浩浩平常只有在過年時才能享受和爸爸媽媽的團圓時光。
  “孩子是去年10月24日出的事兒。”媽媽劉女士對浩浩發病的日子記得非常清楚,但更多的卻不願談起。
  浩浩的主治醫生李岩向記者透露,“孩子好像是感冒生病後,到村裡附近的診所打針,被誤扎到坐骨神經,引發腿腳行動的問題”。
  浩浩出事兒後,劉女士和丈夫黃先生第一時間回到了他的身邊。“孩兒他爸一直都在北京做裝修,我是在江浙一帶打工。”
  “總共七八次了,每次都是半個月。”劉女
  士告訴記者,去年出事後,她和丈夫立即帶浩浩到鄭州治療,至今已經花費近10萬元。
  生病導致浩浩看上去有些瘦弱,5歲的年紀體重只有30斤。輸液扎針的時候,他沒有哭,但面對針灸理療,十幾根針扎在細細的小腿上,他終於還是忍不住哭了。
  雖然疼得流淚,但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快樂總是大過傷痛,笑容總能很快回到浩浩的臉上。浩浩現在正穩步恢復,走路、上廁所都已沒太大問題。
  這次意外帶來的陰影,讓劉女士決定和孩子一起“留守”,直到他能“自立”為止,因為她“再也經不起意外了”。
  記者手記
  廝守在一起,就是全世界
  父母在哪裡,哪裡就是家。哪怕是在醫院,要打針、吃藥,與病魔作戰。只要能跟父母在一起,吃他們買來的飯菜,聽他們的嘮叨,就是幸福。
  孩子在哪裡,哪裡就是家。哪怕要放棄在外打拼很久才獲得的工作機會,哪怕要重新回到土地從零開始。不管是哭是笑是鬧,只要兒女在身邊就好。
  無論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兒女,我們都是搭著“時光機器”來到這世界但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父母子女一場,廝守在一起,就是全世界。
  故事三有爸媽陪,白血病不可怕
  ◎留守兒童:小培(化名)12歲◎探訪地:省腫瘤醫院血液8病區
  因肺部感染,身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小培兩天前剛從“死亡線”上被搶救回來。
  昨天下午4時20分,省腫瘤醫院5號樓血液8病區一間病房裡,小培正在輸液,有媽媽陪護,他很安靜。小培是典型的留守兒童,他兩歲多時父母去廣州打工,2012年被查出白血病之前,他一直在新安縣曹村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總感覺很虧欠孩子,這些年沒能好好照顧他。”小培的媽媽眼淚撲簌而下,她說,2012年夏天,小培的奶奶打電話說孩子脖子上長了個疙瘩,一直消不掉,夫妻倆趕忙回來,沒想到一檢查竟是白血病。有爸媽陪伴,讓病重的小培很開心。他小聲告訴記者,更喜歡和爸媽一起生活。
  小培的主治醫師左文麗說,孩子的治療周期需要3年,其間需要多次化療。
  “怕不怕?”聽記者問到自己的病情,小培說:“不怕。”
  旁邊的媽媽說,孩子還小,可能對自己的病不太瞭解。而小培則肯定地說:“不怕得了白血病,因為有爸爸媽媽陪。”他說,爸爸媽媽不再是一年只回來一次,而是隨時都能見到。
  故事四
  雖說摔了胳膊,最起碼媽媽回來陪我了
  ◎留守兒童:小嘉玉6歲◎探訪地:鄭大一附院
  窗外,雨嘩嘩下著,34歲的廖女士靜坐在鄭大一附院一張病床前,時不時瞅瞅床頭上方的弔瓶,更多時候,則是盯著病床上熟睡的女兒,孩子左臂上的石膏,讓她無比心疼。
  原本在北京當保潔工的她,沒想到這次和女兒相聚,竟是在醫院里——“嘉玉摔住胳膊了,醫生讓送到大醫院做手術!”9月13日上午10時40分,趁休息日幫人粘紙盒(粘一個五毛錢)的廖女士,突然接到嘉玉叔叔的電話,說是嘉玉背3歲的弟弟時不慎摔倒,弟弟沒事兒,她卻胳膊腫痛,經檢查“左側尺骨近端可疑骨折”,大夫說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影響日後的活動功能。
  廖女士心急火燎地收拾衣服湊了錢,給丈夫交代後趕往火車站,13日晚9時許趕到鄭州。此時,女兒已由叔叔、舅舅從信陽明港鎮王崗鄉老家送到醫院,左臂腫痛的孩子看到媽媽,忍住沒哭一聲。
  床頭櫃里放著最近兩天的花費清單,共計4756元——相當於廖女士兩個月的工資。女兒住院,廖女士勸丈夫留在北京繼續打工,就是考慮到治療需要不少錢。
  “也是沒辦法。”她說,家裡人多地少,養孩子人情往來都需要錢,老屋漏雨還需要蓋房子,丈夫一個人在外打工攢錢太難,去年9月1日,她把5歲的女兒、兩歲的兒子交給公婆照看,也去了北京打工。
  嘉玉胳膊很痛,還要吃很苦的藥,可有了媽媽的陪伴,病床上的她精神頭兒卻很好,給媽媽背古詩、唱兒歌,經常抿嘴兒笑。
  “昨晚她給四姨打電話時說:‘雖說我摔了胳膊,最起碼媽媽回來陪我了!’”廖女士說,聽了直想哭。
  “我也想爸爸。”嘉玉對記者說,可她知道,爸爸要忙著掙錢,給她和弟弟買好吃的、好玩的,她最喜歡的小汽車就是爸爸打工回來時買的。
  “等你好了,還讓媽媽出去打工嗎?”聽記者這麼問,嘉玉使勁兒搖搖頭,“不想,我想讓他們陪我玩兒。”她說,“等我長大了,我出去掙錢給爸爸媽媽花。”女兒一番話,廖女士眼圈兒又紅了……  (原標題:病房裡,孩子們盼來了爸媽的陪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03aioj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